发布时间:2023/5/8 分类:新闻中心浏览:555
经济的持续发展,促进了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提升,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风险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畅森律师梳理汇总国内和地方一周内的法律法规以及资讯,帮助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了解相关信息,及时应对风险进行止损,亦能从新闻中发掘有价值的信息,做好规划。
全文共 417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财政部等三部门印发《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选聘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办法》
主要对四方面内容进行规范:一是遏制恶性竞争,突出质量导向;二是完善轮换规定,强化独立性要求;三是促进公平竞争;四是压实审计委员会责任。(中国新闻网)
11部门发文明确规定医疗美容服务属于医疗活动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就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规范和促进医疗美容行业发展提出一系列针对性举措。一是坚持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底线,明确规定医疗美容服务属于医疗活动,必须遵守卫生健康有关行业准入的法律法规。二是着重强调跨部门综合监管,在现有法律法规框架下,从登记管理、资质审核、“证”“照”信息共享、通报会商、联合抽查检查、协同监管、行刑衔接等多个维度同时发力,构建贯通协同、高效联动的行业监管体系。三是统筹监管规范和促进发展,充分考虑医疗美容行业规律特点,在推进优化行业准入条件、提升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服务、强化信息公开和信用约束等多个方面作出规定。(人民日报)
五部门联合开展医保领域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守住医保基金安全底线,国家医保局、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印发了《2023年医保领域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在全国范围开展医保领域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将对“假病人”“假病情”等欺诈骗保行为进行重点打击。具体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聚焦骨科、血液净化、心血管内科、检查、检验、康复理疗等重点领域。二是聚焦重点药品、耗材。三是聚焦虚假就医、医保药品倒卖等重点行为。对异地就医、门诊统筹政策实施后的易发高发违法违规行为,也专门提出工作要求。(新华社)
三部门:依法严打涉松材线虫病疫木违法犯罪行为
国家林草局、公安部、海关总署自即日起至6月30日,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护松2023”打击涉松材线虫病疫木违法犯罪行为专项整治行动。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将通过部门联合整治,依法严厉打击涉松材线虫病疫木违法犯罪行为,坚决斩断非法采伐、加工、经营、运输松材线虫病疫木的利益链,全面加强松材线虫病疫源管控,切断人为传播疫情途径,切实维护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明确3项主要任务:一是开展线索摸排。二是集中破案攻坚。三是开展行业整治。(界面新闻)
最高法印发《关于司法赔偿案件案由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印发《关于司法赔偿案件案由的规定》,并就准确适用司法赔偿案件案由下发通知。《案由规定》依据国家赔偿法规定设置了三级司法赔偿案件案由,其中一级案由2个、二级案由7个、三级案由20个,并逐个说明案由适用范围。《案由规定》在尊重既往案由使用习惯的基础上,遵循必要性、实用性修改原则,结合审判实践需要进行了修改,解决了原有案由规定过于简单笼统、案由划分过于粗疏、部分案件无案由可用以及以申请赔偿理由代替案由等问题。修改后的案由体系更加完整、分类更加准确、适用更加方便,可以为人民法院司法赔偿立案、审判工作精细化发展以及准确统计各类司法赔偿案件提供有效制度保障。(央视网)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10件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典型案例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通过颁布之际,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十件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典型案例。本次发布的十件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专题典型案例包括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及公益诉讼等不同诉讼类型,涵盖森林、高寒草甸、草原、河流、湖泊、湿地、雪山冰川等生态系统要素,涉及青藏高原珍贵濒危和特有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大江大河源头和重点湖泊保护、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保护、矿山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传统生态文化遗产保护等多方面内容,其中包括“唐某良等三人非法捕捞青海湖裸鲤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王某前祁连山森林草原失火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杨某平等六人非法开采若尔盖湿地泥炭案”“色某等五人盗掘古文化遗址、色某等三人盗窃文物案”等。(环球网)
两部门发布2023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和应急管理部联合发布《2023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时间为6月,已确定于5月31日在应急管理部应急指挥大厅主会场举办启动仪式。《方案》提出,发挥媒体监督和社会监督作用,开展全员查找身边隐患宣传活动。每月至少在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公布1至2个“一案双罚”,以及安全生产行刑衔接(含危险作业罪)等各类典型案例。设立举报奖励机制,宣传应急管理部“安全生产举报微信小程序”“安全生产曝光台”“12350举报电话”等举报渠道,鼓励企业全员查找身边的安全隐患。(应急管理部)
教育部:中小学教材中不得夹带任何商业广告
教育部日前印发2023年普通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运动学校教学用书目录。教育部明确,义务教育国家课程各学科使用《2023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中的教材。中小学教材选用使用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材选用管理办法〉的通知》(教材〔2023〕1号)执行。中小学教材中不得夹带任何商业广告或教学辅助资料的链接网址、二维码等信息。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和学生需求购买配套数字音像材料。鼓励教材出版单位采用互联网下载的方式免费提供。(教育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机构及其人员不得从事诊疗活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其中提出,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机构及其人员不得从事诊疗活动,包括以下情形:使用针刺、瘢痕灸、发泡灸、牵引、扳法、中医微创类技术、中药灌洗肠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侵入性或者危险性的技术方法;开具药品处方;给服务对象口服不符合《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清单》规定的中药饮片;开展医疗气功活动;国家中医药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诊疗活动。(36氪)
交通运输部印发2023年立法计划
近日,《交通运输部2023年立法计划》印发实施。根据各法规项目的成熟程度、工作基础和进展情况,《立法计划》将法规项目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力争年内完成部内工作或者公布的法规项目,第二类是深化研究、适时推进的法规项目。其中,第一类法规项目共70件,包括7部法律、9部行政法规和54件部门规章;第二类法规项目共38件,包括1部法律、10部行政法规和27件部门规章。(36氪)
国资委印发《中央企业债券发行管理办法》
近日,国资委印发《中央企业债券发行管理办法》。其中提出,中央企业应当积极利用债券市场注册制改革、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债券品种创新等资本市场重大改革举措,通过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碳中和碳达峰债券、乡村振兴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创新品种,有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国资委)
湖北:出台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要求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建立并执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审查登记、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制止及报告、严重违法行为平台服务停止、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制度,定期向市场监管部门报送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违法违规线索等信息。(工人日报)
北京:交管部门在104处路口设立大货车“右转必停”标志标线
近期,北京交管部门在全市104处大货车通行集中、人流车流交织和大货车右转事故多发的路口,设立中、重型货车停车让行标志、标线,明确提示中、重型货车路口必须“右转必停”。同时,交管部门也加大104处路口未停车让行的现场执法力度,执勤民警将依法对违法驾驶人处以罚款100元、记1分的处罚。(央视新闻)
甘肃省: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确定
日前,甘肃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办确定2023年继续实施10件法治为民办实事(省级)项目。其中包括深入推进预防整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为居民办理身份证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开展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等。(甘肃日报)
《山西省邮政快递业塑料污染治理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印发
其中明确到2025年底,全省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带、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邮政快递业绿色化、可循环包装使用比例明显提升,废弃物回收利用效率显著提高,普通塑料包装废弃物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央视网)
辽宁:五部门出台司法涉案活体野生动物放归救护联动协作机制
日前,辽宁省检察院、省法院、省公安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出台《关于建立司法涉案活体野生动物放归救护联动协作机制的意见(试行)》,以“司法+行政”协同发力,做好涉案活体陆生野生动物和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物放归救护工作。同时明确,检察机关的公益诉讼部门依法对涉案活体野生动物在案及放归救护工作履行监督职责,并要求司法办案机关对查获的活体野生动物,要在专业机构指导下第一时间协同开展证据固定、证据移送,并按照及时、就地、就近、科学原则向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进行依法移交。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司法机关移送的涉案活体野生动物及时组织开展放归救护。(央广网)
上海:多部门联合打击网上非法证券活动
近期,上海网信办联合上海证监局、上海市检察院、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深入开展“清朗浦江·网上非法证券活动治理”专项行动,督促属地重点平台清理处置各类涉非法证券活动信息91411条,处置违法违规账号12351个。(上证报)
杭州:判决首例涉虚拟数字人侵权案
近日,杭州互联网法院一审判决了首例涉虚拟数字人侵权案,判决被告公司构成著作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为原告公司消除影响并赔偿经济损失(含维权费用)12万元。(浙江日报)
多家酒店毁约涨价被立案调查
据北京青年报,近期,国内多家酒店因各式各样的毁约、涨价等行为被各地监管部门立案查处。律师认为,消费者提前订酒店并预付价款,即视为消费者和商家之间建立服务合同关系,商家应当按照承诺约定在特定期间为消费者提供酒店,如商家擅自毁约,消费者可以要求酒店按照约定继续履行,如果酒店拒绝履行,消费者可以通过诉讼要求酒店退还已支付的全部住宿费用,并且还可以要求酒店赔偿自己额外住宿所造成的价格上涨的损失。(界面)
存在虚假误导性宣传,11家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被罚
5月4日,深圳证监局和四川证监局分别发布对辖区内深圳德讯证券顾问有限公司和四川大决策证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采取行政监管措施的决定。根据证监会网站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5日,今年以来,至少已有七地证监局对11家证券投资咨询机构下发13份行政监管措施的决定。其中,虚假、不实、误导性宣传屡禁不止,依旧是处罚重点。(证券日报)
0429-7773338